头图为资料图片:浦锦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引导求助者填写《浦锦街道调解引导就业服务菜单》 受访者供图
因劳资纠纷向浦锦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求助时,老李(化名)怎么也不会想到,街道在为他们拿到经济补偿之余,依托《用工信息资源库》,成功为他和同事推荐入职新工作。他忍不住赞叹:“真心谢谢你们,不仅帮我们拿到了补偿,还帮我们找到了新工作。”
这样的故事,在浦锦街道时常发生。近年来,浦锦街道总工会与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联手,打造职工就业“桥计划”,通过精准帮扶、资源链接、主题活动,将就业与救助、调解等工作相结合,增强居民的就业意愿,拓宽就业思路,为开启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建立台账,就业救助更加精准
“街道总工会和社区受理中心的老师会定期给我打电话,问问我的生活情况,如果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她也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去面试。”就业救助对象之一小丁表示,以前找工作没有方向,现在,街道的老师会及时将企业招聘的信息跟他沟通,也会组织大家参加“春风行动”和“直播带岗”活动,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为更加精准、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救助,浦锦街道依托社会救助日常信息台账,初步筛选出就业创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的救助对象85人。通过与就业条线登记信息比对、上门走访、电话排摸等方式,了解其生活状况、就业意愿、求职意向等信息,最终锁定23人作为“桥计划”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
街道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帮扶数据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更新,“发挥‘1+1’(社区救助顾问+就业援助员)合力,主动、及时发现帮扶对象。”通过加强救助就业政策互通联动,为救助对象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为困难失业人员生活纾困解难。
创业指导让“社恐”的她迈出第一步
日前,在一场“让创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主题活动中,创业导师刘水彬老师一方面引导意向创业者小施从自身条件、市场定位、营销模式等方面做好创业规划,另一方面提供资源为小施提供创业帮扶,并计划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创业带动职工就业,浦锦街道的就业之桥越架越高。
集结职业指导、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社区救助顾问等就业救助服务资源,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以“小组活动+个案定制”为基本模式,搭建职工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平台,架起一座座就业之桥。通过“咖啡盲盒里的秘密”家门口恳谈会架起“连心桥”,困难群体进一步打开心扉、调整心态,已24年未踏入过职场的小王对人际交往有一些恐惧,在“咖啡盲盒里的秘密”家门口恳谈会后,主动来到了受理中心职业介绍办公室,做了求职登记,朝未来的职场生活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通过“让创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等主题活动架设“创业桥”,让有创业意愿的群体与创业导师面对面、零距离互动解惑;通过“流香袅袅手作忙”技能体验活动等架设“技能桥”,为社区女性困难群体送去心理关怀和技能帮扶。
此外,街道打破原有业务条线数据、资源、服务的分割,进一步树立“救助+”综合帮扶理念,探索“救助+就业”联合服务机制,帮助低保低收入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人员提升就业意愿,促进早日就业、体面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