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11月10日,艺术家张佩瑶个展《张佩瑶:黄金岁月》在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B馆B325隆重亮相。本次展览携手正艺美学空间 ARTRUE联合呈现,隆重推出她最新创作于2024年的10余幅绘画作品:包括《黄金岁月》《奔放的喜悦》《仲夏夜之梦》《喜悦》《无题系列》。第二次参展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艺术家张佩瑶梳理了近阶段的创作路径,让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进行切磋对话。
张佩瑶的作品呈现多元的艺术面貌,回顾她的生命和创作旅途,上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这里不仅为她的艺术创作开启了新篇章,更让她体会到,自己的创作变化是与这座城市的脉动起伏密切相连,由此为此次个展取名《黄金岁月》。
张佩瑶油画创作过程,是对绘画本质的探索,是对生命的关照。精进中的作品与她日常思考这些核心问题难分难解。她善于从东西方绘画史中汲取灵感,自然和生活是她的养料,通过色彩、肌理和笔触的变化,捕捉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气韵。对于张佩瑶而言,绘画是她用画面转移语言的工具,直观呈现对世界的触摸与感知,也是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张佩瑶博学杂收,好学深思,而又拥抱一颗平常心,“疗愈生活与心灵”的竹,是这一系列作品的核心视觉元素一一竹子谦逊低调,生生不息,代表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了顺应变化的韧劲、灵活应对的智慧。无尽的笔触描绘出竹林、果实、飞禽、鸣虫和远方,这些现实中的元素转化为故事的载体和媒介,重新连接自我、城市与世界。
《黄金岁月》开启创作转折点
《黄金岁月》意指美好的时光,是记忆中璀璨绚丽、多采多姿的人、事、物。美好的时刻会出现在人生不同阶段,能够感受到万分珍惜与想念。张佩瑶用金色绘出纤纤风骨,竹林构图在远处一目了然,用色与点墨则打破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传统。
2024年从《黄金岁月》系列开始,张佩瑶的作画方式起了变化。《黄金岁月》以夺目的“流光黄”呈现竹林,描绘出记忆中美好的轨迹,作品带有朦胧的水气,似真似幻,却依然生机勃勃。张佩瑶希望,观众们在品味中获得惊喜和松弛感,和她一起试着放下,去享受创作的过程。
近观这件作品,可以看到传统工笔竹叶与自由泼洒的油彩之间的奇妙交融,隐匿其中的禽鸟赋予了画作生动自由的气息。奔放的写意与细腻的工笔技法在同一画面中交替出现,使得作品的细节并非一眼可见。这些画作模糊了抽象与工笔之间的界限,仿佛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融入其中,犹如生活带来的不可预测的礼物。鸟儿的鸣唱姿态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呈现出动静皆宜的和谐,这是张佩瑶长期在多元文化浸润的形成的独特风格。
十多年来,张佩瑶游历世界后,选择长居于上海。游历对于画家的创作,诚有刘勰所述的“江山之助”也。她既见过了壮阔的风景,最终与这座城市的风景滋生出某种奇妙的关联,新的灵感也产生于这里。《黄金岁月》这一系列画作投射了上海缤纷的生活情境,丰富且多元,有人说看出了刻画着女性转换时心境的接纳与改变;有人说,看到了艺术家飞扬的哲思与渊博学识;也有人看到了她运笔时的敏悟。
张佩瑶自己说,回想这段居住在上海的时光,岁月丰沛了她的情感,都是值得画下来的美好。她笃信,上海的繁华灿烂与她的创作连接共生,随着波涛起落,创作像在向某位默契伙伴倾诉这段岁月:里面有在这座城市中所遇到的人生转机、迫近的困厄、奋力的攀升、成功的酣畅和日常的美好。相信每一个观众会得到答案,在《黄金岁月》里流动、跳跃、绵延、铺撒出的幸福感,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这封绘出的情书,我寄给这个时代的上海。”
《喜悦》找寻生活与创作的“链接点”
自《黄金岁月》系列起,张佩瑶的作品展现出她在放松后心境的轻松喜悦,既有奔放的热情,也有收敛的恬静。她希望通过《喜悦》系列,表达鸟儿在竹林间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快乐。画面仿佛是一场丛林派对,各种粉红、红色、蓝色和紫色果实错落有致,种类繁多的鸟儿们欢快地穿梭其中,姿态各异,或在枝头驻足,或在空中飞翔。
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可爱的小鸟在画中?心怀纯净与逸趣的艺术家,将艺术之美的小彩蛋蕴藏在画面的角角落落。观众们拜访这座有“艺”思的花园,奇花异草竞相绽放,呼吸间都充满着灵感的火花,一段奇妙之旅由此展开。
音乐家、诗人里克鲁宾在《创造力的修行:打开一切可能》里曾写到:“我们通常会将艺术家的作品,视为他们的产出。但艺术家真正的作品,是一种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方式。”张佩瑶的创作过程也切实践行了这句话。粉红的底色与竹林运用了过往的技法,等待每一层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涂绘,如此循环往复,创造出层次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她而言,这就像是在生命中每一天的修行。“我把我的时间也放进去了。我把我数个礼拜沉淀的心情与所见所闻,都捕捉在画作当中了。非常真实的画面,也非常真实地捕捉我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
《奔放的喜悦》中,层层堆叠的颜料仿佛是生活中琐碎日常的缩影,重复的单调的线条和笔触共同构建了整体的生活图景,这件作品听起来极具人性和疗愈的抚慰,张佩瑶相信,有能力有耐心让画自己去表达。
她说:“我一直破坏之后再创作,然后再次破坏后接着创作,我看到了国画山水一样的竹林,用工笔画的方式‘放’进去,然后再全部重新使用泼彩破坏一遍又一遍。”通过这种层层重复的动作,她将内心的山水铺陈开,转化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山水”。
《仲夏夜之梦》绿意与梦境的交织
《仲夏夜之梦》系列是她创作《黄金岁月》的延续。该系列的灵感源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莎翁的剧作轻松荒诞,通过爱情、梦境及梦境探讨爱情的复杂与人性的幽默。在《仲夏夜之梦》的左下角,隐约可见几只被甜美与多汁的葡萄所吸引的小鸟,它们正忙于在丰收的果树间觅食,多层次绿色展现如碧玉般深邃的生机,唤起了观者对夏夜美好的想象。
从过去描绘静默竹林到现在,她所描绘的画面热情扑面而来,令观者不禁驻足遐想,用心来体验画中隐含的故事。如同在仲夏夜的那个夜晚一般,放下案头工作,缓缓地步入树林中,拨开一片又一片挡在眼前的枝丫。各色竹林能承托艺术家的心境,为自己的心灵辟一片安宁。减少繁杂,增添些喘息的空间,一切将回归本质,更加重视内在本来的样貌。
继《黄金岁月》和《仲夏夜之梦》之后,《仲夏夜之歌》是张佩瑶又一充满爱意的作品系列。因女儿对蓝色的钟爱,她在创作中融入了多种蓝色调,从深邃的靛蓝到淡雅的天蓝,再到和谐的湛蓝,交织在夜光洒落的竹林中,仿佛透过眼睛的折射,捕捉色彩的细微变化。
在家庭、事业与艺术创作的平衡中,张佩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状态——“着眼当下”,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呈现最好的水平。她的作品心灵与想象的结合,也是她对现实世界的“转译”。正如她所描述的那样:“我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安静内敛。我享受与家人朋友的欢聚时光,也珍视独自创作的宁静。”深邃的蓝色背景中,鸟儿在林间欢唱,安定而又富有情感的表达看似矛盾,却在她的作品中达成了某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