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手机阅卷、人脸识别签到、机器人当“馆长”……这充满科技感的未来校园场景,如今已经实打实出现在卢湾高级中学。那么,当AI重塑了教学场景,未来的课堂上,学生们怎么学习,老师们如何备课、批改作业,“教书育人”的目标又会发生哪些改变?
未来课堂怎么学?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今年3月,卢湾高级中学的学生们,体验了“特殊的一课”。他们与贵州的同学通过网络连线,共同上了一节《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信仰与使命》思政专题课,这也成为5G智慧教室正式启用的第一课。当遵义的老师出现在大屏幕上,并远程为同学们讲解遵义会议会址时,两地同学们除了感叹彼此红色血脉相连,更惊叹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丰富。
去年8月,卢湾高级中学正式启用5G智慧教室,在这件充满科技感的教室里,讲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全息投影屏。记者了解到,这一智慧教室以5G技术为基础,与全息技术进行融合,用于学校连接各地名师教学,满足多方师生同时参与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体验。
校长何莉向记者介绍,如今,除思政课外,智慧教室保持一周2-3次的使用频率,为了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学校目前已经针对化学学科的实验课程开展了全息课程资源建设,期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学校开展更为科学精准的实验教学,未来还将在生物、地理、物理等更多学科展开探索。
这间5G智慧教室,如今只在极少数学校投入试用,但或许,这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后,未来课堂的样板间。
那么未来,学生还可以获得怎样的课堂体验?以一堂化学课举例,学生可以5G连线化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向他请教疑惑。有危险或产生强烈刺激气味的化学实验可以用VR观摩参与;就连语文课也可以变得与众不同,把教室搬进图书馆,在电脑的阅读平台上调阅文章,制作思维导图,后台还可以形成学生的阅读数字画像。
老师未来怎么教?
技术赋能,重塑教学目标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已成为互联网“原住民”。面对今天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例如同学们在5G智慧教室里体验的首节思政课,在这间智慧教室里,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思政老师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历史,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以5G技术为基础,与全息技术相融合,将一大会址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仿佛置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同时,聆听着连线的另一端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地介绍中共一大历史。科技感十足的课堂体验,让这节党史思政专题课变得格外具有亲和力。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学场景,与此同时,担负着教学育人的老师们,也正被这一时代推着走,及时跟上技术步伐,调整教学重点。何莉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学校每一个设备和技术背后,都有一个个拥有教育情怀,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将之赋能的老师。
“人工智能进校园之前,我们安排了学校老师统一培训,来了解这些技术。原先我们还担心文科老师对这一新技术的掌握会有难度,但实际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学科的老师,他们对此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何校长举例,如今老师们会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结合智慧教具,制作课件、输出教学内容,其中不少学科老师的创新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不仅如此,这所上海的“AI网红学校”还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教师团队。 何莉介绍,科技总辅导员、智能机器人课程指导教师张晓骏每天的工作就是与人工智能打交道。教师柴继祥、何良、谢宇则组成了“信奥铁三角”,为学校学生们开设了信奥指导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比赛中,这个教师团队带领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摘金夺银。她说,“在学校里,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投身人工智能教学的教师。”
与此同时,商汤科技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签订《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学合作框架协议》,以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为试点合力打造人工智能标杆校,卢湾高级中学同时挂牌“商汤科技实验中学”。
AI能为教育做什么?
师生减负、因材施教
教育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不约而同关注着同一个话题:AI能为教育做什么?答案是:师生减负、因材施教。
在卢湾中学,智慧教育产品已经实现老师手机阅卷、通过数据分析“因材施教”。“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老师们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去学习,开拓眼界,和学生更好地互动,启发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师生减负、因材施教需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 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士进在会上表示。科大讯飞“因材施教”项目,就是让孩子从填鸭式培训变成借助智能学习机自主学习。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分析过程化数据,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解决教育同质化难题,帮助师生减负增效,让学生“留出空”给创造。
根据科大讯飞提供的数据报告,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面向安徽蚌埠市1432位教师跟踪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因材施教”系统可帮助老师减少33%的公开课备课资料准备时间,67%的作文等作业批改时间,从而让老师减负后有精力关注孩子身心发展。
老师会被替代吗?
未来需要人机协同而非对立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作被AI取代。那么,未来AI会代替老师吗?与会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未来需要人机协同而非人机对立。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指出,教育信息化转型,在重塑内容上,需要培养“因人而异”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在教师转型上,要培养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当前一直是教育工厂里的教书匠,他们在同质化、标准化、大规模地培养学生,而真正进入信息社会,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本质。”
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终达到的教育结果是怎样的?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对此表达了学校老师们的一个愿望:就是培养学生胜任AI时代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自信地应对未来挑战。
“以数据技术来指导、发掘学生的潜质,让他在最有天资、最感兴趣的地方,用最科学的方式,成就他未来在社会上最大的价值。”李永智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