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朱民上海市介绍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朱民介绍,总体来看,有以下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特征:
一是常住人口规模稳定增长,但总量增长的规模有所放缓。
在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周期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1990年-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30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2000年-2010年)增加了661万人,而这次人口普查的周期内,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了185万人。
朱民分析称,相比前两个普查周期而言,近10年上海常住人口总量规模的增长相对平稳,这与上海落实国家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目标是一致的。此外,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枢纽,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不断增强,对于人口迁徙、流动和集聚的吸引力依然很大,这也是上海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所下降,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显示,全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内减外增”的变化格局,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4137人下降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由每平方米2650人提高到每平方米3006人。
三是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高。过去十年间,上海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21893人提升到33872人,提高了55%。同时,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46.4%,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
朱民说,这与上海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密切相关。同时近十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这对流入人口的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