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书法的“正大气象”从何而来?中华艺术宫的最新大展以“双百”阵容作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7-26 18:27

摘要: 对海派书法进行了整体的审视与系统的展示。

发端于上海开埠、崛起于清末民初的海派书法,大师辈出、名家云集、精英荟萃,一直在近现代艺术史的“核心现场”,是上海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成就。中华艺术宫“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之《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于7月25日在中华艺术宫33米层开幕。


此展由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特邀了海派书画研究专家王琪森先生为策展人,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对海派书法进行了代际的梳理、艺术的评析、学术的研究及文献的呈现,倾力打造了“双百”的阵容。


展览汇聚了从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康有为到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王蘧常、白蕉、谢稚柳、胡问遂、周慧珺等100位著名书法家及100件书法精品力作,其中不少是首次亮相,从而对海派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及影响,作现象级的诠释与实物性的确认,如“1912年现象”、“缶庐现象、”“碑系帖学现象”等,使之具有艺术史述性、文化思考性与时代精神性。


海派书法,以其勃发的审美创造力与强大的艺术包容性,表现了一种开放的笔墨意识、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活跃的流派群体。为此,此次大展除了以艺术叙事、笔墨认知与理论阐述为主体外,还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跨界方法对海派书法进行了整体的审视与系统的展示。


此展共分为三大板块结构。第一板块“序曲”从内史第到得月楼,首次破译了赵之谦作为前海派领袖的百年之谜,并揭示了豫园书画善会的成立,正式奏响了海派书法崛起的序曲。


第二板块“大师辈出、群体崛起、传承创新”分析梳理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海派书法家群体的成员构成、从艺宗旨与风格演变。如果说第一代的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以碑学为主,那么第二代的沈尹默、潘伯鹰、白蕉、谢稚柳等则以帖学为主,而第三代的胡问遂、赵冷月、王蘧常、周慧珺等则以碑帖兼容为主,从而使海派书法传承有绪,气象正大。


第三板块“城市效应、社会责任、艺术生态”围绕“兴办教育、社团慈善”、“画廊润格、出版收藏”、“对外交流,文房事业”等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有吴昌硕1914年全年的润格账本《笔墨生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书法课表,吴湖帆当年在嵩山路梅景书屋的模型,从1920年到1935年由吴昌硕、王一亭主持的五次大型中日书画展,及日本书法名家富冈铁斋定制的“铁斋翁书画宝墨”等。


此展将于9月22日闭幕。


头图为展览现场。馆方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重磅委约、年轻力量、中国首演,还...

把平凡过成美丽的画!分析师、护士...

大师班、训练营、名家讲座!第四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