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超级装备》第二季热播!独家专访总导演韩晶:在高处望见中国工业最壮美的风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2-11-09 16:43

摘要: 这些真实的哀喜将人与情“嵌入”到工业制造之中,以平凡映衬伟大,也让坚硬冰冷的钢铁有了灵魂。

从一座顶七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白鹤滩水电站,到微缩智能血检工厂“太行”血液分析流水线,再到堪称“海上大力士”的起重船振华30号……


11月7日至11日,纪录片《超级装备》第二季在央视纪录频道热播,五天五集通过18个国产尖端装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代表性国之重器,也彰显了中国匠人的钻研精神与家国情怀。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超级装备》第二季总导演韩晶,听她讲述了为中国制造留影的幕后故事。


巧妙转化,让硬核科技知识深入浅出


《超级装备》第二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今年9月在CCTV-9首播。纪录片通过《蓄势赋能》《智领仁心》《机甲力士》《纵横天下》《急救先锋》五集内容,展现了能源、医疗、基建、交通、救援五大领域最前沿的18个尖端装备。



作为一部硬核的工业科技类纪录片,趣味知识点是《超级装备》第二季的重要“食粮”,也是纪录片本身“硬核实力”的体现。但对韩晶来说,18个尖端装备,每个都浑身长满了“难啃”的智慧硕果,如果不经加工地“投喂”,很容易引起观众“消化不良”。


于是,怎么把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讲得让普通观众都明白?《超级装备》第二季在“知识转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讲述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履带式起重装备时,我们把它‘最大起吊高度216米,最大起重能力3600吨’的抽象信息,转化成为‘相当于可一次将60节高铁车厢起吊到72层楼高度’的具象信息。”



(图说:白鹤滩水电站的核心部件蜗壳。)


当讲述白鹤滩水电站的核心部件蜗壳时,提到蜗壳必须由一种叫“屈服780”的合金钢建造,这种合金钢每平方厘米可承受780兆帕压强。“780兆帕压强是多重?约等于8吨。于是,我们将蜗壳的承压能力转换为‘相当于在人的指甲盖上站立两头非洲成年大象’。”


正是伴随着这样的讲述,原本高深复杂的硬核科技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充满趣味,观众也在深入浅出的解说中,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先进装备的伟大之处。


2年行程6万公里,拍摄必须一次成功


啃下了“知识转化”这块硬骨头,想要更好地呈现“中国智造”,摄制组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从前采到成片的两年多里,韩晶带领团队跑了33个城市和地区,10次北上,9次南下,3次出海。从北国到南疆,从陆地到海洋,历经6万公里行程才完成了拍摄。



(图说:全球单臂起重能力最强的浮式起重装备“振华30号”。)


不仅如此,不可重复性也是拍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韩晶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影视拍摄都会以“再来一遍”作为保底,但对大型装备制造及其工程节点的拍摄,却不可能“再来一遍”。


比如第三集《机甲力士》中,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起重船“振华30号”起吊13200吨重的驳船,整个起吊过程只有短短半个小时。拍摄必须一次成功,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于是,制定一个周详的拍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机位,还要将数只GoPro安装到特定位置,以拍摄富有冲击力的主观镜头。同时派出一支小分队乘拖轮到海上,进行远距离拍摄。航拍师要适时将无人机放飞到空中,拍摄鸟瞰全景。还要在起重机驾驶舱内架设一台机器,从驾驶员的视角拍摄起吊过程以及驾驶员的情绪反应。”



(图说:摄制组正在拍摄“深海一号”。)


可喜的是,摄制组抓住这仅有一次的机会,顺利完成了拍摄。说到这里,韩晶露出自豪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在她身后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优秀摄影团队。


“老摄影师经验老道,对构图、影调要求严苛,是影像质量的把控者;中年摄影师能熟练使用多种摄影器材,对不同设备的优点兼收并蓄;青年摄影师反应快、体能好,适应各种极端拍摄环境。”正因为如此,《超级装备》第二季首播后就收到不少反馈,赞叹工业纪录片拍出了电影级的画面质感。


超级装备里藏着中国匠人的铁骨柔情


装备是工程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超级装备”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与重要见证。在《超级装备》第二季中,观众可以看到全球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能源生产平台“深海一号”采集天然气的震撼场面,也可以窥见世界首台被誉为观测人体内部的“哈勃望远镜”两米PET-CT,以56万枚晶体环绕成24个探测模块的制造奇观。



(图说:摄制团队与装备建造者,左五为总导演韩晶。)


透过这些精密复杂的装备运转过程,纪录片揭开了一个个尖端科技的神秘面纱。但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超级装备”并非冷冰冰的钢铁机甲,而是浸润了思想、情感和梦的“大器”。


看过该片的观众都知道,《超级装备》在第二季特别增加了“彩蛋”环节,导演韩晶让超级装备背后的普通建设者从幕后走出来。面对镜头,龙源振华叁号的建设者张慧说:“这一片风机,全是经过我的手吊上去的,有时候晚上看看,也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清华脑起搏器的学科带头人李路明说:“我们看不到它,它在患者体内,但它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鲲龙”AG600的总设计师黄领才说:“我围着飞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要远离家门……”



(图说:《超级装备》第二季剧照)


韩晶坦言,正是这一个个普通人和他们的匠人精神成就了中国超级装备的高光时刻。他们朴素的愿望、对家人的愧疚以及缔造装备的自豪,这些真实的哀喜将人与情“嵌入”到工业制造之中,以平凡映衬伟大,也让坚硬冰冷的钢铁有了灵魂,透出温度与柔软。这样的压轴,也是对中国工业最有力的注脚。


而对韩晶来说,时隔两年再度回望《超级装备》第二季的拍摄过程,她收获的不仅是新知,更是幸福和自信。恰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所说,超级装备是国家安全的底气,是人民幸福的底气,更是民族自信的底气。“而我们生逢其时,得以在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为中国制造留影,在高处望见中国工业最壮美的风景。”韩晶说。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位有60多年教学经验的耄耋老人...

贝拉《幸存者之歌》纪录片定档2月...

如何让世界上不再有看不起的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