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10点58分,谷爱凌站在48米大跳台上,以世界最高难度“一跃飞天”,为中国冬奥军团摘下了第3枚金牌。那一刻,举国沸腾!大跳台下,除了振臂欢呼的现场观众,群明湖、三高炉、制氧厂房,曾经机器轰鸣的首钢老工业园区,也安静地见证了这份冬奥精彩。
在谷爱凌圆梦之前,迎接冬奥的日子里,不少首钢工人也在这里华丽蜕变。曾经与“火”打交道的他们,如今,有的转岗成了讲解员,有的直接成了赛场制冰师,在“双奥”路上,他们和首钢一样,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转型。
天车工用“金口玉言”讲述奥运历史
步入不惑之年的姜金玉,已经在首钢园区工作了整整23年。曾经的她是一名天车工,每天开着起重机,在距离地面二三十米的高空驾驶室吊运重货,“沉默寡言”是她的“职业病”。
2003年,为了北京夏奥会的整体环境布局,首钢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大搬迁,留守的姜金玉迎来了更加寂静的园区。用她的话说,一连多年,“焦虑和迷茫”都是自己的职场主题词。
那段时间,姜金玉的工作就是扫扫落叶、擦擦台阶,老首钢最先进的3号高炉,里里外外都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更是烂熟于心。安静太久,让不善言辞的姜金玉开始渴望交流。于是,偶尔有人来参观,她都会热情地上前讲解,而这份对首钢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勤耕不辍的工作热情,也终于为姜金玉带来了职场转折点。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首钢老厂区,姜金玉被选派去当讲解员。曾经的蓝色工装,摇身一变成了白衬衫、黑西服、高跟鞋,新岗位给姜金玉带来了新挑战。
她还记得,自己到北京冬奥组委的第一天拿到了一摞讲解词,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让她脑袋立刻就大了。好在姜金玉虚心好学,只要有空,她就会往园区的档案馆里跑,为恶补冬奥知识,她几乎跑遍了奥组委的各个部门上门请教,讲解稿一改再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的首钢留守工人,用五年时间蜕变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金牌讲解员。如今再回头看,姜金玉不住地感叹,“当时觉得首钢老园区都要拆了,我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了。没想到,申办冬奥成功给这里带来了巨大改变,也让我的人生转了个弯,服务冬奥会是我人生当中最精彩的一页。”
轧钢工来制冰,诠释中国工匠精神
与姜金玉不同,来自首钢的刘博强在“双奥”路上的职业跨度更大。因为十多年前,他还是一名与烈火和高温打交道的轧钢工,而如今,他的岗位却有点“冷”,成了一名专业制冰师。从首钢到冬奥,从“火”到“冰”,刘博强做梦也没有想到,短短数年,自己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变。
时间回到2010年,那时,刘博强所在的二炼钢停产,留守老园区的他随后进入了空调班,慢慢掌握了空调制冷系统的相关知识,2017年,刘博强报名参加了一个制冰扫冰培训班,从此走上制冰道路,他的冰火人生也悄然切换。
如此大跨度的岗位转换,背后的挑战可想而知。刘博强回忆着过往,将其中的艰辛娓娓道来。“许多人可能认为制冰很容易,放点水、冻成冰不就完成了嘛,真没那么简单。”因为制冰对水温、洁净度、Ph值都有严格要求,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冰的软硬、薄厚、温度要求也不一样。“湿度大了,房顶上会滴水;温度高了,冰面上又会积水。要想制成一块合格的冰场,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于是,3个月的时间里,刘博强没有周末,每天十几个小时,不管室外多少度,他坚持穿上羽绒服和棉护腿,泡在体育馆里一遍遍练习。没有上冰机会,就借来打点壶,趁着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到场馆外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冰壶赛道的中心线来摸索打点技巧,背着40多斤重的打点壶,刘博强笑称自己是夜里最酷的独行侠。
就这么练了近两个月,打点路线累积了150公里长,刘博强终于等来了他的机遇。有一天,来自加拿大的国际顶级制冰师吉米临时安排刘博强上冰,尽管紧张又忐忑,但他还是凭着自己夜里马路上的经验一次成功,这让现场的国际制冰团队大为震撼,并当场决定让刘博强正式加入团队。
而随着制冰工作的深入,刘博强也渐渐了解到,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面没有咱中国人。”说这话时,这个坚强的钢铁汉子透着一股不甘,他在心里跟自己说“我一定要做顶级的中国制冰师。”
如今,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刘博强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中国制冰大工匠的姿态,出现在了保障冬奥会的现场。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刘博强感叹,自己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普通工人可以与国家发展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精益求精,凭着中国工匠的韧劲,我相信自己未来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百年工业遗存变身“飞天飘带”
从2008到2022,姜金玉、刘博强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蜕变,而他们身后的百年首钢,也从曾经机器轰鸣的老旧工厂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绿洲。
作为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一座雪上项目竞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从古代敦煌壁画“飞天”中汲取灵感,164米的赛道,剖面曲线与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十分契合,从远处望,宛如童话故事里公主的水晶鞋,美得不可方物。北京冬奥会期间,这里将举办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多项比赛,见证四枚金牌的诞生。她还有个美丽的名字——“雪飞天”。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称赞,首钢园区改造是个奇迹,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而事实上,不止首钢大跳台,北京冬奥会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
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告诉记者,冬奥会对促进北京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直接的就是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冬奥遗产。“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视群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这些场馆将现代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已成为主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更让人骄傲的是,14年的“双奥”路上,还见证了无数像姜金玉、刘博强一样,完成华丽职场蜕变的中国工人。这不仅是首钢的精彩,是中国的骄傲,更是精彩冬奥背后一抹不经意的虹!
(图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