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冰壶运动在上海愈发时尚,从运动员到楼宇白领,从20公斤的专业石壶到趣味十足的陆地冰壶,这项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冷”运动,经过十年发展,在申城逐渐走出“小众”圈,成为了人见人爱的“热”项目。
大众参与度水涨船高,专业人才也慢慢登上了更高的舞台。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上,仅有的两位中国国际技术官员就来自上海,而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冰壶教练王珏,更是承担着执场裁判的重要任务。经济专业出身,2012年前从未接触过冰壶运动,短短十年,如何从零基础成长为冬奥裁判?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冬奥赛场上的上海裁判,听她讲述了自己的冰雪奇缘。
“半路出家”的体育人
站定、下蹲、右手握住冰壶、目视前方,左脚发力一蹬,借着身体惯性将壶缓缓掷出!几天前,记者走进徐汇区少体校时,十几位稚气未脱的孩子正在冰壶馆里一遍遍练习着掷壶的动作,场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头”,就是王珏。这里是她工作的地方,也是上海冰壶的大本营。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王珏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她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节奏,带队训练、项目普及、赛事执裁,近年来,王珏的工作乃至生活轴心几乎都围着冰壶转。只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与许多裁判员的职业之路有所不同,王珏这个体育人其实是“半路出家”。
时间回到2011年,彼时,王珏刚刚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因为喜欢体育,她放弃了原本的经济专业,转而进入徐汇区少体校,负责业余训练管理工作。算是步入了体育圈,但王珏的工作范畴主要围绕着篮球、羽毛球等夏奥项目走,和多数南方人一样,冰雪对她来说还很陌生。直到2012年,上海作为“北冰南展”的桥头堡开始引入冰壶项目,徐汇区少体校率先出击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而这项任务也顺其自然地落在了年轻员工王珏的身上。
场馆改建、人才培训带来职场拐点
一个项目从零起步,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摆在王珏面前的困难更是现实而残酷的。王珏至今还记得,十年之前,上海市中心连一个专业的冰壶馆都没有,要想上冰实战,只有“长途跋涉”到松江大学城,而且只有周末一两天的时间,机会和场地都显得奢侈而匮乏。
考虑到项目的长远发展,场馆是先决条件,2015年下半年,徐汇区下定决心将少体校的室内田径场改建为了冰壶馆,并且和冬奥赛场一样设有4条赛道。要知道,这样的场馆,即使在北方也不多见。于是,这个冰壶馆也一跃成了上海最大、最专业的冰壶馆。
而随着场馆的落成,王珏明显感觉到,上海冰壶项目的发展悄然走上了快车道。“周边学校陆续开展起冰壶选修课,市残联的轮椅冰壶队有了专业训练场,系列普及活动一年下来可以惠及1500余名学生,参与冰壶运动的人数火速增多。”
与此同时,上海开始着力搭建冰壶专业人才培训平台。裁判员、教练员、制冰师,各种培训班陆续在沪开展,作为北冰南展的桥头堡,许多全国性的冰壶培训也会首选上海。“来自世界壶联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冰壶知识,几天的课程受益匪浅。”
除了引进来,上海冰壶协会还提供了许多走出去历练的机会。全国冰壶锦标赛、女子世锦赛、世界杯北京总决赛等多项赛事中,都能看到上海冰壶人的身影。一场场大赛的历练拉近了王珏与冰壶的距离,也推动了她职业道路的转折。2017年,王珏正式成为一名冰壶教练员。
冬奥愿望是“镜头里尽量看不到我”?
从最初接触这项运动时的一无所知,到成为一名国际冰壶裁判,王珏感叹,是上海这座城市给她带来了机会。而更让她欣喜的是,经过十年深耕,申城冰壶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上海青少年冰壶队在全国赛场崭露头角,全市7个区开展冰壶项目,11个区开展了陆地冰壶项目,多所中小学、高校陆续成立了冰壶社团和冰壶校队。专业人才方面,目前上海也有近50名来自各行业的人员加入到了冰壶裁判员的队伍中。市冰壶运动协会会长崔一宁直言,十年,上海冰壶从“零基础”扩展为如今的“多点开花”,可以说是上海冰雪运动加速前进的最好缩影。
而随着冬奥会的临近,更多普通市民开始走进冰壶运动,上海冰壶人也迎来了更高的展示舞台。2020年夏天,一封来自世界冰壶联合会的邀请函投到了王珏的邮箱中,内容是邀请其加入北京冬奥会的冰壶裁判团。与她同时入选的还有负责计时工作的李凌姝,两人不仅都来自上海,这也是中国冰壶裁判员首次登上冬奥赛场。
王珏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意外和惊喜,但很快又感觉到了压力和挑战,因为在她名字后面,那个醒目的“CHN”时刻提醒着她,“不仅代表了上海,更代表了中国。这是一份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为了在冬奥赛场展示出中国冰壶人的最佳形象,进入执裁名单之日起,王珏就进入了备战状态,背包里永远放着一本最新版的全英文裁判手册,一有时间她就会翻开学习。
最近,王珏的邮箱里更是不停收到各种来自世界壶联的邮件,细碎繁琐的备战事宜几乎填满了她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可即使如此,王珏依然觉得不够,又主动给自己加了许多功课,比如每天收听英语新闻,尽量让自己沉浸在英语氛围中,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在冬奥开幕后以最块的时间进入状态,在赛场上更好地与国际裁判沟通。”
至于对冬奥会的期待,王珏笑着说,自己的愿望有些特别,“希望转播镜头中尽量看不到我。”本以为是笑谈,细问过后才知道,原来冰壶比赛中,除了测量判分,裁判出现的频率越少、时间越短,意味着比赛越顺畅。在王珏心里,比赛的顺利进行大过一切,“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把中国裁判员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赛场上能够给运动员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最好水平的平台,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欣赏到一场顺利且精彩的比赛。”
部分照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