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越剧《山海情深》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又一次欢腾跃起。作为一部以上海干部投身黔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背景的舞台作品,该剧自去年10月在沪试演后,历经全国多地巡演后回到上海,为什么还能形成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以越剧的形式来讲扶贫故事,为什么也能这么好看?演出当晚,主演方亚芬、樊婷婷在后台接受了劳动报记者的专访。
越剧新秀舞出民族之美
越剧《山海情深》里,“山”代表贵州、“海”就是上海。剧中,来自上海的服装设计师、志愿者蒋蔚希望重建苗寨竹编合作社,她与竹编社社长应花商量振兴竹编,期间经历与主管产业的副县长、蒋蔚父亲蒋大海,竹编高手、应花的婆婆龙阿婆种种误解,最后冰释前嫌。在上海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苗家留守女子进取、自强,通过手艺摆脱贫困振兴乡村,这也使得这部作品有着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和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
“噢哟,老灵额!”台上灯光亮起,绚丽的长短裙、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人眼花缭乱,上越年轻一代演员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跳起原生态的苗族节庆(新米节)舞蹈,形成与传统越剧剧目截然不同但同样惊艳的视觉冲击,让台下的老戏迷们也忍不住惊呼赞叹起来。
“全都是我们本团的演员!”演员方亚芬告诉劳动报记者,“很多院团可能一说到舞蹈就要去外请演员,但我们这个剧都是自己的小年轻们,她们也非常辛苦,戏服造型一套套地换,但对她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据介绍,《山海情深》所有的舞美、装置,都是以竹器竹篾为灵感所生发出来的。通过动人的舞台呈现,观众似乎可以行走在广袤的贵州大山苗岭中,沉浸式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一组“飒气”宣传照引发的合作
“其实一开始,大家对越剧院拍这种扶贫题材的戏是否合适,打了很大的一个问号。”剧中志愿者蒋蔚的扮演者樊婷婷向记者坦言,“但经过巡演后,观众们发现这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枯燥。虽然这个剧没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戏,但有父女情、婆媳情,有苗寨姐妹情,再加上多媒体和民族歌舞的融合,仍然非常打动人。”
说起自己能在剧中担任这样一个阳光豪爽,带有点桀骜不驯和叛逆的角色,作为金派青衣的樊婷婷直呼这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她告诉记者,此前团里拍宣传照,樊婷婷特意拍了一组“飒”气十足的照片,院长梁弘钧问她:“你平时演大青衣演古装戏比较多,是不是应该拍些端庄的照片?”樊婷婷坚持道:“梁院,我蛮喜欢这种风格的,让我拍一套试试吧!”
此后不久,樊婷婷有天忽然收到梁院的微信,让她把那组飒爽的照片发给主创团队看看,导演发现这正和他要找的“蒋蔚”气质十分接近,于是便促成了这次合作。
从大青衣到本色出演“假小子”
“一年前刚演蒋蔚时还比较青涩,现在的蒋蔚好像已经融入到我本人的个性当中去了!我们很多同事都说自从演了蒋蔚以后,我在生活中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感觉我很‘飒’!”樊婷婷笑道。
“其实我从小就是男孩子的爽快个性,但我恰恰又是青衣这么一个行当,需要在舞台上保持端庄,所以其实我台上台下很分裂,这次能够演绎这样一个角色,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愿意去尝试。”唯一需要适应的是,樊婷婷要不断提醒自己要把身上那种古典韵味暂时“放下”,她还将金派刚柔相济的唱腔进行了有机分配,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来自上海越剧院的资深演员们,都对此次的人物塑造都倾注了极大热情:许杰扮演的蒋大海作为扶贫干部,有阅历有志向,为了达到这个人物的情感,他弃用了原先主攻的“陆派”,用“范派”来演绎,同时在表演情感上尽量使这位干部生活化、朴实化;苗家媳妇应花的扮演者方亚芬,已经成功塑造过很多知名的“嫂子”形象,这次她在自己的动作和白口中,加入一种“脆劲”,来体现少数民族女子的利落干脆和对事业的执著。
复演多次,仍一票难求
自去年10月17日全国第七个扶贫日试演后,剧组走过昆明、遵义、重庆等西部对口支援地区,扬州、淮安、太仓等多个长三角城市,并于今年的7月1日在新改建而成的宛平剧院上演,收获了无数掌声和泪水。
劳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仍是一票难求,展现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演出当晚,场内几乎座无虚席,场外仍有许多没买到票的观众在等候。
在《山海情深》的结尾,随着地方经济的崛起,劳动力回溯,外出打工的男人们回到了苗岭,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曾经“人无三两银”贵州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绿水青山终于成了金山银山。编剧李莉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这部戏国际模特走秀的结局,是对未来的一个祝愿,是个‘未来式’。”
“追溯越剧发展的100多年来,它始终是和时代紧贴在一起的,越剧在在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因为它不断地在翻新,不断地在变化,吸引住了当时一批又一批追逐者。”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文艺服务时代,越剧《山海情深》也将对美丽乡村美好祝愿的‘未来式’,正式步入‘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