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暑期档电影中,《中国医生》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一部。上映13天以来,该片一直稳居日票房排行榜榜首,截至7月21日晚20点54分,影片总票房已突破10亿元大关。这是2021年票房破10亿的第5部国产电影,也是中国影史第88部10亿+电影。
有观众认为,《中国医生》之所以火爆,主要是因为全明星阵容加上取材于真实故事,抗疫题材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影片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之一,但猫眼平台9.5分的高口碑却是影片实实在在的专业度换来的。而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国产职场片也让我们看到了提质上扬的趋势。
从披着工作服谈恋爱到严肃创作
在《中国机长》之前,职场片在多数影迷心中的印象似乎并不太好。观众对于打着职场片的“幌子”,让演员披上工作服在剧中大谈恋爱的电影并不买账,吐槽声也此起彼伏,影迷们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部真正聚焦职场的电影出现。直到2019年,《中国机长》带来了惊喜,今年暑期档,同样的班底又将镜头转向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医生》。两部影片一前一后,给一度被诟病的国产职场片带来了些许变化。
以正在热映的《中国医生》为例,这部影片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疫情爆发到抗疫成功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虽然许多人将其定位为一部抗疫题材主旋律影片,但本质上它是一部反映白衣天使的职场片。首映当天,该片就在全网引发热议。不少观众表示,终于不用再看一群医生谈恋爱了,而是真的看到医生在治病救人,履行自己的行业天职。
口碑转变背后,是电影对行业专业呈现的精益求精。在《中国医生》中,观众可以看到真实的医院环境、手术场景,能听到各种医学专业名词,静脉穿刺、心包穿刺、电除颤等治疗过程几乎和真实手术的情形一模一样。
导演刘伟强表示,在拍摄片场,剧组聘请的医学顾问随时有喊cut的权力。《中国机长》同样如此,电影对机组人员出发前的准备,飞机上的各种操作、术语,以及机组人员之间聊天、交流的呈现也都极度贴近现实。拍摄过程中,同样有专业的航空工作人员在现场随时“纠错”。
职业精神表达成价值核心
在影片的核心价值表达上,《中国医生》和《中国机长》也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在《中国医生》中有大量震慑人心的台词,比如“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老子医院的能力没问题!”“我来的第二天,写了两封遗书。”这些台词都在无形中强调了医务行业的职业精神,也架起了电影的叙事起点。
类似的表达在《中国机长》中也有。影片虽然是正面呈现英雄,但与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不同,该片把更多镜头聚焦在了中国民航人的专业和团队特质上。万米高空中,张涵予扮演的机长能够把119名乘客从危机中平安救回,靠的不是一份“无所不能”的父爱,而是在极端环境下仍然能够凭借顽强意志完成一个机长应有的规范操作的能力,这正是职业精神的最佳展现。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也成为职场片核心价值表达的载体。从乘务员、机长到主治医生、医院院长,演员们在角色中体验着百味人生,也将一个个闪着光芒的职业铺在了观众眼前,而这些角色所展现出的职业操守,又构建起了电影的精神力量。
国产职场片进入勇敢探索期
其实,在国内影视市场,“职业剧”并不少见,比如近年来热播的《精英律师》《安家》《翻译官》《谈判官》《外科风云》《心术》等,这些作品通过塑造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形象传达着不同职业的理念,一直颇受关注。
但受于电影篇幅所限,“职场片”的概念在电影里却并未形成风潮。以往的职场片,多是聚焦魔幻猎奇性质的古代职业,如《大幻术师》。近几年,讲述律师、消防员等当代职业的电影也陆续出现。可从整个市场来看,这一时期的国产职场片也没有将所有镜头都对准职业本身,多数仍是选择混搭其他元素,以职场为背景设置矛盾冲突。
直到《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出现,从对职场真实境况的专业展现到对职业精神的严肃表达,国产职场片开始一步步朝着真正的类型定位回归。《中国机长》最终收获了29.12亿的票房,《中国医生》上映13天也已突破10亿元大关。
从目前形势来看,虽然后者在票房上超越前者的希望不大,但从题材本身来说,国产职场片正越来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和观众的关注,且不去预判这一类型电影的前景是否乐观,两部影片所展现出的电影人对职场题材的探索精神已经值得鼓励。事实上,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职场片提质上扬的向好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