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伴着初夏的小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一年一度的“mini音乐节”落下了帷幕。连续3天,以“国潮最自得”为主题,邀请自得琴社作为驻节乐团,通过3场唐宋明复原装束专场音乐会、3场中国传统文化讲座,还有集茶艺体验、文创集市等于一体的全时段游园会,上海音乐厅带领申城市民观众沉浸式感受了一把别样国潮的魅力。
为本土音乐家搭建平台,展示中国音乐力量
mini音乐节是上海音乐厅自2013年开始策划推出的古典音乐节,今年已经来到了第7届。与沪上其他音乐节不同,从创办开始,mini音乐节就确立了“主题性”的办节特点,每年聚焦一个主题,连续举办3场音乐会、3场讲座,在短时间内由浅入深地带领申城乐迷走进某一音乐主题。
比如首届mini音乐节的“聆听二十世纪”,2014年的“美国流行音乐”,第三届的“重现古典主义维也纳三杰”,还有“巴洛克遇上英格兰”,以及聚焦室内乐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室内乐作品”。每年此时都会有风格各异的乐团来到上海音乐厅,在这间申城市民的“精神客厅”里,带领乐迷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音乐的魅力。
今年,是上海音乐厅在修缮后的首次音乐节,虽然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外乐团无法来沪演出,但上海音乐厅主动在危机中寻新机,并借此机会,为许多本土年轻乐团搭建起了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力量的舞台和平台。今年的音乐节就是以“国潮最自得”为主题,邀请了自得琴社作为驻节乐团。
记者从上海音乐厅了解到,5月21日至23日期间,自得琴社将在上海音乐厅连续举办三场“琴为何物”系列——唐宋明复原装束专场音乐会。上海音乐厅副总经理叶飞表示,自去年重新开业之后,音乐厅的节目策划就希望把舞台呈现给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艺术门类。
对于为什么选择“国潮”主题?叶飞解释道:“首先,上海音乐厅多年来通过‘玲珑国乐’等项目一直在助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其次,因为国潮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但国潮有很多不同侧面,包括音乐、服装、古代文化和故事,音乐厅希望通过和自得琴社一起合作挖掘,从音乐切入,多维度呈现国潮‘怡然自得’的概念。”
宋明复原装束音乐会线下首演
5月23日下午,尽管天气不佳,但记者在上海音乐厅看到,依然有不少乐迷冒雨前来,其中不少观众为了契合音乐节主题,还特意穿着汉服或佩戴着国风元素的饰品。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观众发现,他们都是奔着今年的驻节乐团而来。
其实,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国风乐团,自得琴社去年首次登陆上海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后,就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从传统到跨界创新,从昆曲到汉唐舞蹈,加上古琴独奏、民乐合奏、电古琴与电子音乐等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都让自得琴社“圈粉”无数,许多观众还感慨,一场音乐会不够过瘾。
为了满足乐迷的呼声,本次mini音乐节特别邀请了自得琴社作为今年的驻节乐团,并在3天时间里连续带来3场唐宋明复原装束专场音乐会,以现代人视角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其中,5月21日的“孤烟直·唐”通过多首新编之曲带领观众走进了唐朝将士戍守边疆、眷恋故土的家国情怀;22日“水云归·宋”则在古琴声中,讲述了宋代文人的虚灵世界;而23日的“谿山行·明”,艺术家们更是首次以明代装束演绎整场音乐会,并特别邀请了昆曲演员,在巴洛克古乐器鲁特琴和中国民乐的交相呼应中,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穿上汉服听国乐,沉浸式体验国潮园游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音乐会之外,给乐迷提供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今年的音乐节还推出了3场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在上海音乐厅全新的B2音乐立方内,三位专家学者向喜爱民乐的观众普及了丝绸之路上的唐代音乐、宋代瓷器的构造与来源、以及明代艺术的基本基调。
叶飞表示,3场讲座更偏学术,观众除了听音乐会之外,如果想多了解唐宋明时期的知识,这是很不错的选择。不仅如此,音乐节期间,整个音乐厅也都开放了出来,剧场里俨然成了一个全时段的园游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音乐厅南厅,热爱茶艺的观众正跟随身着汉唐服饰的茶艺师,学习体验着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三种截然不同的茶艺,一旁的“眷古·静观茶色”区,是让乐迷们“圆梦”的古琴体验。
在南厅外的大台阶区域,还有别具特色的手作集市,虽然区域不大,却包含了手作点心、创意调饮茶、DIY中式首饰、中国结艺、香道体验、微景观展示等丰富内容。此外,上海音乐厅还推出了“线下打卡活动”,前来过节的观众可以穿上汉服聆听一场沉浸式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