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论日本文学时,你是否只想到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太宰治?一千三百多年前,日本自“大化改新”开始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学习,逐渐诞生了许多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文学家和优秀作品。中国台湾作家陈铭磻所著的人文素养读物《一本书读懂50部日本文学经典》日前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从艺术到文学,日本仿唐之作影响深远
“唐朝武盛,宋朝文旺。”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开始对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字、经学、史学、文学、宗教、礼仪、建筑、艺术大为推崇,并积极仿效。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第一部正规法典《近江令》就是用汉字写成的,日本史称“大化改新”。
其后,拥有悠久历史的平安京所属的街道、寺院、园林等建筑,几乎完全仿唐朝市坊设计,世称“大唐遗风”——城北为皇城和宫城,城南为外郭城;外郭城分东西两侧,东侧仿照洛阳,西侧仿照长安,故当时的京都又有“洛阳”的别称。如今游客所见,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东大寺,四国高松的栗林公园等,都是仿唐之作。
中国唐朝文化、文学、艺术的风貌与精粹在日本奈良、京都、镰仓等地传承下来。日本的鞠躬、跪拜等礼仪也深受儒风影响,和服源自盛唐服装,日语汉字的发音普遍来自中国南宋时期。
自“大化改新”之后便热爱中国古代文明的日本,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文学大家,他们创作出许多优质文学作品。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如此,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如此,及至明治年间出生的川端康成的作品亦如是。百年间,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众多,名家林立,掀起了文学出版的新浪潮。
亲探“写作舞台”,实景对照原著
《一本书读懂50部日本文学经典》作者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态度,精选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50部日本文学经典。涵盖了从日本中古文学的《枕草子》《源氏物语》,到中世文学《方丈记》《徒然草》,到近世文学《好色一代男》《奥州小道》,再到近现代文学的《金色夜叉》《我是猫》《罗生门》《蟹工船》《春琴抄》《银河铁道之夜》《雪国》《人间失格》《金阁寺》《白色巨塔》《接近无限透明的蓝》《挪威的森林》《失乐园》《解忧杂货店》等。
本书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每部经典名著,其中都有作者亲访与该名著相关的“故事创作舞台”及其相关文学景观,仿如一场日本经典文学的纸上巡礼。本书还配有中文、日文版本图书书封等利于参考阅读,以帮助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学的魅力。
陈铭磻表示,自己多年来阅读名作的同时,曾亲身前往这些深受唐宋文学影响的日本文学家的“写作舞台”实地探寻,寻访并拍摄相关历史人文景象,以实物实景映对原著,彰显出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传世价值。
“我十分喜欢苏东坡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伴随人生的成长,不时重读这些充满魅力、使人着迷的日本文学名著,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像繁盛开放的新樱,岁岁年年变换姿貌,无愧经典。”陈铭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