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金桥社区里的一栋玻璃房子在灯光映照下晶莹剔透了起来,这里就是城市不眠24小时书店,也是不少沪上白领的“夜书房”。
谁是不眠书店的夜访者
周一晚上19时,我们在店里看到了几乎天天来“报到”的杨依依。她目前在一家企业担任文员工作,因为学的是财务,每个工作日的晚上都会来不眠书店备考相关的从业证书。她的家离这里步行只需要20分钟,所以学习劲头上来的时候,会刷题刷到凌晨两点。这几天,尽管已经通过了考试,她还是选择来夜读,“养成习惯了,能让心沉静下来,希望上海多几家这样温情的书店。”
除了自习者,选择晚上来办公的人也不少。汽车从业人员徐飞说,在家容易分心,所以常常骑上20分钟自行车来这里,“去过麦当劳、星巴克,也去过图书馆的自习空间,不是太吵就是太远,还是这里最合适。”
有些年轻人会在夜跑后来歇一歇脚,他们说:“不用担心几点关门,无论深夜11点还是凌晨2点,这个地方永远敞开大门。”
采访当夜,记者还遇到了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庞女士。“上海的朋友推荐这家24小时书店,特意来‘打卡’。挺安静的,氛围很适合读书。”她挑选了一番后,点了一杯饮品,团在柔软的沙发里读起了畅销书《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据了解,像这样特意来打卡的顾客也不在少数。
由于不眠书店距离浦东机场不远,住在附近酒店的“空中飞人”们有时甚至会选择到这里来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可能是书店的氛围感会让与会者更有沉浸的效果。
午夜零点,当记者离开时,书店里仍有五六个人在阅读。
作为书店主理人,运营总监邢娜娜告诉记者,这里的都市夜归人目前以住在附近的白领居多——下班之后来晚自习,为了考证、考公、考研,“有的学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有人奋战到早上五六点!”
以书会友的职工书屋
沙发舒适、摆件精致、灯光柔和、书香弥漫……不眠书店营造了一种家的温馨感。除了给夜晚学习者留一盏灯之外,更重要的是,也为很多在这座城市默默打拼的人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处和交流平台。
这里除了是书店之外,还可以是脱口秀的剧院,是展示艺术画作的展览厅,是玩剧本杀的场馆……活动越来越多,朋友自然也越来越多。书店有时会为常客做一些专访,视频剪辑出来,发布在书友群里,常来“打卡”的小伙伴们也一点点从陌生到熟悉。
为了让年轻人体验知识分享的乐趣,不眠书店在二楼开设了职工书屋,访客只需在前台登记,就可以上楼阅读。职工书屋的“选品”十分讲究,有针对性地上架文学、经济、心理健康、职场提升等领域的书籍,比如《碎片化学习》《变量》《黑天鹅》《樊登的10堂表达课》等,还有罗翔、李敖、王树增等作家的签名版书籍。在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公益读书会,邀请白领以书会友。
未来选择深耕上海
开一家24小时书店,应该没那么容易吧。邢娜娜透露,上海的人工成本、水电、房租都是不小的投入,“白+黑”的24小时营业,让经营更加不易。
起初,书店靠售卖饮品、文创周边等增加收入。后来,电视剧《月光奏鸣曲》在此取景,又一次带火了人气。女主提及夏目漱石的作品,一夜之间卖到脱销。明星效应进一步增长了知名度,越来越多市民来打卡,这为不眠书店带来更多收益。
开张至今,不眠书店已陆续收到重庆、浙江等地邀请,希望在当地复制这一模式,但书店依然选择深耕上海,因为“上海包容性很强,各行各业人才汇聚,学习氛围浓厚”。
继24小时不眠书店之后,12小时书店、8小时书店业正在陆续“上架”中。邢娜娜说,“12小时开在商圈,8小时开在园区,根据周边市民的生活习惯做书店。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只有把服务做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