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你去赏雪、玩雪了吗?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冰雪旅游的温度直线升温,许多市民游客选择前往北方欣赏冬日自然之美。然而,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有关“雪乡低价游陷阱”“长白山旅游避雷”的帖子也多了起来,一些游客讲述了自己被强制购物或购买自费项目的经历。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游客应该提高意识,当地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也应该及时回应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承担起社会责任。
多位游客反映冰雪游体验差
近日,网友“小花猫”表示,她在某平台直播间订了五天四晚的哈尔滨行程,费用为两人5999元。然而,行程第一天,导游就开始频繁推销:如,一开始提出大家的鞋子不行,带游客们去买了雪地靴;后来又质疑大家的衣服不够保暖,要求租100元/件/天的雪服。“装备全更新了以后,导游又推销起了1680元/人的雪摩托套票。”小花猫说,这些虽然不是强制消费,但导游话里话外地说:不买就只能在车上等,没暖气,最冷要零下19度。最后,一车人只好乖乖付钱。
同样,最近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长白山也被不少人诟病:隐形消费多,交通收费混乱。游客贝贝表示,在当地谈包车,价格浮动近百元;打出租车,有司机会一路安利推销,看似热情,但最终目的是把人带到指定土特产超市。
还有人称自己花费550元报名的雪乡2日游,与同团200多元、1180元的产品行程和旅行社都是一模一样。此外,说好的纯玩团导游却在车上频繁推销棉鞋、蓝莓干……甚至是额外付费的滑雪项目。
专家:直播带货兴起后,旅游投诉多了
“在我的印象里,东北旅游,尤其是雪乡等地方每年都投诉不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旅游专业副教授高静说,雪乡旅游季节性很强,经营者想从冬天4、5个月的经营中快速获益,也就是通过冬季,把一年的钱都赚出来,急功近利,经营缺乏规范性。“虽然雪乡每年都发布诚信指导价,当地也会发布旅游提醒,但监管执法力度还是不够。”她指出。
尤其是,近年来直播带货兴起后,不少商家为了揽客推出“不合理低价游”博取流量与关注。而游客一心向往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又经常把低价作为唯一标准,在甄别旅游经营主体是否合法合规方面缺乏经验。
“对于供应商来说,销售渠道多了本是好事,但在这些平台上,一些缺乏相关资质的主播,打着限时低价秒杀、返现、全程0购物等诱惑性方式进行不实的宣传诱导消费,动辄以几百甚至几十元的价格,销售原本几千上万元的旅游产品。”高静说,不合理的低价匹配的只能是差强人意的服务,甚至不时爆出欺诈游客的事件。
更让人无奈的是,在直播间里购买产品,很容易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近日,记者尝试在某个粉丝数量近10万的旅游博主直播间里,下单一款6日的雪乡游线路。当记者表露了购买意愿后,有一名客服便添加了记者微信,引导记者直接微信转账支付,并称微信转账还能立减300/人。当记者坚持想通过平台下单时,该客服表示,产品链接已经下架,要买只能通过微信。
由于旅游产品并非标品,牵扯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因此,消费者在直播间消费时,很容易收到客服“1对1服务”的申请,然而,脱离了平台的购买行为是否能够得到平台保障呢?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平台的官方客服,对方明确表示,脱离平台交易的话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直播间里看中了产品,但是被引导至线下交易的话,平台不会承担责任。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就算是消费者坚持在平台交易,维权之路也并非坦途。因为旅游订单的周期偏长,不确定性大,有人购买后,可能要数月后才会真正出行,可能已超过了售后期限,也可能想投诉时商家账号已注销、直播间找不到了。
呼吁直播平台开通线上旅游维权通道
事实上,直播间旅游产品的投诉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今年8月,中消协披露2023年上半年消费投诉情况,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15365件,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直播平台、旅游出行、演出票务、教育培训、食品安全、家装建材等行业和领域。其中,视频直播平台投诉多发,存在短视频“低价引流”、直播间随意虚构夸大商品原价等现象。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直播平台应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开通线上旅游服务专项维权通道,及时回应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并建立直播商家售后服务评分机制,发挥信用惩戒力和约束力,加强溯源治理力度。此外,对于提供服务的直播间经营者,旅游、工商等相关部门可以协调联动监管,积极主动作为,建立直播旅游商家诚信评分体系。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低价”冲昏头脑。“现在很多人,看到一些直播间的产品或者朋友圈链接后就直接购买了,最终到底是向谁买了产品都搞不清楚,那碰到问题了该怎么维权呢?”所以,高静建议:游客通过实体门店或者网络平台报名时,一定要记得要看旅行社“一照”“一证”,即《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切勿参与“朋友圈”或网上平台、公众号等无旅游从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组织的旅游活动或旅游推介活动。
北京清律(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孟醒则表示,“低价团”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旅游也可能沦落为各个商家“割韭菜”的工具。要从根源上解决“低价团”问题,不仅靠事后的维权和处罚,更重要的是改善旅游市场的整体环境,斩断以旅游为名的扭曲的商业链条。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