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在重视亲情的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地位。近日,劳动报微信公众号《醒来》发布一项报告,针对国人的中秋节“最大心愿”以及“最向往的陪伴方式”开展了调查。
中秋要和老人在一起
逾六成受访者最大的心愿是“团聚”
根据《醒来》发布的中秋调查问卷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1576人中,相比于与朋友(1520人)、爱人(363人)一起过节,有14739人今年中秋节最大的心愿是和亲人团聚,在所有投票人中占比68%。
在今年68岁的楼阿姨心中,中秋节是比春节更重要的节日,因为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因为两个妹妹都在国外定居,留在上海的楼阿姨承担了更多照顾父母的责任,几十年来,每年中秋节她也都会和父母一起度过,从没有一年间断。有孩子后,她开始年年带孩子回父母家,做做中餐、陪老人聊天,三世同堂共度佳节。她教育孩子“只要有长辈在,中秋节就一定要聚,风雨无阻,没有任何借口”。
郝阿姨亦是如此。平日和孩子分开生活,“大家都方便”,但孩子一定会回家陪她度过中秋。父母子女之间相互的关心,让郝阿姨感受到团聚的快乐。
对本地人来说,回家也许只需乘坐几十分钟地铁;但疫情之下,异乡人回家要付出更多。在沪工作的赵先生是石家庄人,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上周请假回家带妈妈检查身体,受疫情影响,预计中秋节后才能返沪,其间只能线上办公。
据赵先生回忆,小时候他家庭很幸福,每逢中秋都会和家人一起做糖饼、月饼,小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玩,还会去公园划船。后来家庭出了变故,家中只有妈妈一个人了,妈妈又不幸罹患无法治愈的小脑萎缩,所以尽管工作繁忙,还专门请了保姆时刻陪伴、照顾妈妈,但他还是会尽可能回家看看。
“和家人共度节日时,你希望能一起做什么?”在《劳动报》微信公众号《醒来》发布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众多选项中,61%的受访者选择了“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
赵先生也这样想。和妈妈共度的中秋节很平淡,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就是给妈妈做做饭,两个人一起吃月饼,但赵先生觉得回家陪伴妈妈十分必要,“见一面少一面了”。赵先生的许多同龄人都刚刚硕士毕业,赵先生却已经扛起家中担子很久了,“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吧,你会在某一刻觉醒对家庭的责任。”
有人三年没有回家了
最向往的陪伴方式是“面对面”
在劳动报的中秋调查问卷中,有11229位受访者认为“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是最好的陪伴,占比52%;11372位受访者认为“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吃饭、逛街”就是陪伴。由此可见,在更多人心中,面对面聚在一起的行为是最令人向往的“陪伴”。
但是,疫情以来,能够回家的异乡人是少数,为了疫情防控,很多在沪工作的异乡人减少了回家的频率,往往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回家。
因为疫情,来自河南、从前每年都会和家人欢度佳节的王女士,已经三年没回过家了。因为孩子即将开学,担心回家后影响返沪,所以今年她也没能回家看望父母。
回家路途遥远、中秋节假期又不够长,也是人们不能回家的原因之一。在广西人王小姐心中,“中秋是和最亲的人一起过的节日”,所以她大学时都会尽量过了中秋再返校。因为路途遥远、机票昂贵,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离得又比较远,所以尽管很想念爸爸妈妈,王小姐还是决定留在上海。这是她除了出国留学那年以外,第二个没和父母共度的中秋节。
湖南人张小姐目前已经与父母定居上海,中秋节会一起吃饭,但她还挂念着在老家生活的奶奶。她希望能早日回到老家,放下手机,和奶奶一起做饭、聊天,听奶奶“叨叨”过去的故事。
此外,工作也是劳动者们留在上海的重要理由。在餐饮行业工作的刘先生、尹女士均表示,餐饮行业和其他行业是错峰的,其他行业越是放假,他们越是忙碌,所以尽管很想家,他们也要驻守在岗位上;绿化工人张师傅中秋节三天都要在工作中度过,像平日里一样,他每天需要工作6个小时,扫扫落叶、扫扫垃圾,在节日里守护申城的干净整洁。
近三成受访者认同
科技让关爱跨越地理距离
虽然很多人不能回家过节,但是也有许多受访者提出,如今科技进步让关爱可以跨越地理距离。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6279位受访者认为,打电话、视频聊天也属于对家人的陪伴,对于无法回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安慰,在所有受访者中占比29%。
“孩子还小,电话也听不懂。”说起刚满周岁的宝贝,张师傅既幸福又无奈。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张师傅平日有空就会给在安徽老家的父母打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听听孩子的声音,来弥补自己在家庭中的缺席。
给家人买礼物也是游子们表达关心的重要方式。刘先生每年中秋节都会给家人寄去一份上海特色的鲜肉月饼和静安寺的素月饼,希望千里外的父母在与自己共赏一轮明月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同一份美味。受到疫情影响,有时快递无法送达,尹女士、王女士选择了给父母发红包,让他们自己买些好吃的。
漂泊在外时,游子最担心的就是家人的健康状况。母亲今年被检查出了恶性肿瘤,无法陪在父母身边的王小姐更加牵挂父母的身心健康。为此,王小姐空闲下来就会给父母打视频电话,时刻想着父母可能需要什么:去年给爸爸买了新手机,今年给他们买了扫地机器人、真丝枕套和睡衣,平日也会经常送花,“只是想让他们开心一点,让他们知道有个女儿在挂念他们。”